“坐在这里,不仅可以边喝咖啡边欣赏‘万亩梯田’,晚上还可以吃烧烤。”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清风岭瞭望台,泸州市民杨女士度过了惬意的一天。
小山村修起的瞭望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帮扶下,德耀镇打造“万亩梯田+二十八星宿地质公园+风力发电机群”网红特色旅游带,将“小土坡”变身“会客厅”,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乡“蝶变”离不开金融赋能。国家开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主责主业,聚焦定点帮扶县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改善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今年前7个月,该行向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和四川古蔺等4个定点帮扶县发放贷款5.4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汩汩清水,泽润民心,供水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
“以前,一遇天旱,只能间歇性供水,现在好了,自来水一直没停过。”古蔺县金兰街道刘大爷正在接水准备做饭,内心满是喜悦。
今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向古蔺县城区供水体系提升工程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新建供水管道9.8公里,改建供水管道11.5公里,服务群众用水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观口水库是古蔺县“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水利工程,集灌溉、饮水、蓄水等多功能于一身。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向观口水库工程发放贷款1.5亿元,支持水库枢纽和灌区输水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附近10万亩耕地和8万城乡居民得以“解渴”,沿赤水河南部旱区的供水保障水平和抗旱救灾能力将明显提升。
产业振兴让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在遵义正安,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向桴焉一区块页岩气勘探规划贷款项目授信2亿元,国银金租就页岩气开采设备签订售后回租合同7亿元,支持页岩气清洁能源勘探开采、生产运输,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介绍,贵州务川氟石资源丰富,当地着力打造氟钡化工全产业链,建设氟钡新材料工业园区。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发放9800万元贷款支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以“绿”赋能,为务川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人才引擎”能够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应贷尽贷,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力度,支持4个定点帮扶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83亿元,惠及学生27.27万人次。与此同时,该行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合作,邀请4个定点帮扶县的40名乡村教师参加“心灵桥梁——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主题研修课”活动,帮助乡村教师提升工作能力。
今年以来,结合定点帮扶县需求,国家开发银行举办4期定点帮扶县干部培训班,培训各类干部人才近2300人次。近期,该行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交流会,邀请4个定点帮扶县地方干部来京开展座谈,深入交流做好下一步定点帮扶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要立足帮扶地区优势特点和短板弱项,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国家开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继续支持定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做好教育帮扶和融智服务,进一步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式,努力将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记者: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