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会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学会一身本领,将来毕业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不辜负国家的好政策!” 过去一年,李丽娟在兰州理工大学过得非常充实,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上课、自习、参加社团活动,经常到深夜才回到寝室休息,同学们都叫她“拼命三娘”。
李丽娟的家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小时候她妈妈生了一场大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为了给妈妈治病,家里欠下不少债,全家人依靠务农和低保生活。
2020年,李丽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但大学的学费成为压在一家人心头的重担。
“我曾经想过放弃读书,直接去打工,报答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后来,我听学校老师说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助学贷款,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就可以申请,在校期间国家还给免息。这就像是在黑夜里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我终于有了能去上大学的希望。”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她顺利开启了大学生涯。
教育,关系每个孩子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保障了这些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目前,对于困难群体,国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助学体系,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人群,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勤工助学、学校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免费午餐、学费减免等。
在来自各方面的“助学大军”中,金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根据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的有关数据,2020年,全国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共计378.12亿元,比上年增加32.05亿元,增幅9.26%,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5.70%,占普通高等教育资助资金总额的30.40%。
“你只需要带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其他的,国家管!”最近几年,每到高考前后,这条介绍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微博就会在全网刷屏。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逐渐从人民助学金为主,过渡为奖学金和助学金共存,再到奖学金和贷学金并行。1987年,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规定,国家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息贷款,最高贷款限额每人每年不超过300元,发放贷款的比例严格控制在本专科学生人数的30%以内。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全国8个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试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由于助学贷款业务单笔金额小、收益低、风险大,经办银行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发生了较高的违约率,前期经办银行逐渐收紧甚至停办了助学贷款业务。截至2003年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合同额65亿元,资助学生79万人,仅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
2004年9月,河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11家收到招标邀请书的银行仅3家进行了投标,而且对高校提出许多“附加条件”,令省财政和高校难以接受,最终这次招标以“流标”而告终。几乎同时,其他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的助学贷款流标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主动介入,以河南为突破口,破解助学贷款难题,帮助千万学子圆了“大学梦”。
说起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人员感慨道:“刚开始做助学贷款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干。国家开发银行的专长不在这个领域,没机构、缺网点。但是面对众多家庭贫困孩子需要助学贷款支持的现状,我们全行上下一条心,咬着牙也得把这项工作做好。”
经过反复论证,国家开发银行开创了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仅在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就向河南省83所高校12.3万人次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7亿元,超过了其他银行历年在河南的发放总和,一举改变了助学贷款业务停滞的局面。经国务院批准,“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各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在进入高校后可以很方便地拿到助学贷款,安心完成学业。
此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逐步成为最主要的助学贷款形式。所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含预科生)发放的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读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截至2020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2292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499万人次、1477万人。近五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年度发放额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维持在85%以上,平均每6个大一新生中就有1名学生获该行助学贷款支持。
“只要你考得上,国家就会帮你念下去!”
“当年3000多元学费都拿不出来的我家,对助学贷款的作用之大深有体会。当时批贷后,我能感觉到整个家庭的情绪瞬间放松,也清楚记得毕业后还清贷款之后的如释重负!”
“我读大学就是全靠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才顺利毕业,在校期间免息,利息从毕业当年算起,我四年的学费总共花了2万多元,毕业后工资虽不高,但我努力赚钱省钱,两年就还完了。感恩国家的资助,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如今,我国已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各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41亿人次,基本做到“应助尽助”。
教育能为个体提供上升的通道,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重要手段。以世界银行贫困线为标准,统计显示,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少于6年,贫困发生率大于16%;若将接受教育年限增加3年,贫困发生率会下降到7%。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累计已有514.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大学生,飞出了“金凤凰”,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也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又是一年开学季。金秋九月,许多学子在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下走进大学校园,开启崭新旅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应进一步发挥助学主力军作用,加大助学贷款服务力度,托举更多贫困家庭孩子的求学梦想,为我国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