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开行助学贷款已支持近3000万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字号: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09-20A+

  “没想到整个办理流程这么方便、快捷,我女儿的助学贷款手续不到5分钟就全部办好了。”来自湖南邵阳新宁县渡水镇的蒋女士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蒋女士的女儿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但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大学的学费让全家人发起了愁。幸运的是,在国家开发银行和当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帮助下,无需担保和抵押,蒋女士便顺利帮女儿申请到了国开行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的问题。“这下女儿可以安心去学校上学了。”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助学贷款能够帮助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是贫困家庭和贫困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所在。早在2004年,国开行面对河南助学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中招标出现流标的困局,与河南省教育厅合作建立起了由教育部门负责的教育贷款管理中心和各高校的助学贷款管理机构。在操作中,由这两个平台履行业务操作和贷款管理职能,在借助政府力量的同时,促使高校共同参与贷后风险防控工作,而国开行则专注于机制建设。为进一步调动高校积极性,国开行将贷后返还得到的风险补偿金拿出来作为奖励基金,如果学校管理得好、助学贷款违约率低,会按比例给予奖励。在这一机制的帮助下,河南当年就成为了全国首个助学贷款覆盖全省所有高校的省份,到2006年已经基本解决了河南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开创了助学贷款“河南模式”。2007年,国开行又打破生源地和高校的隔离,通过联责、联信、约束激励、风险分担等机制建设,联系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将学生家长、高校和就业单位等结合成一道完整的风险防控链条,创新开发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申请贷款。

  近年来,国开行在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坚持“应贷尽贷”,进一步优化助学贷款服务。该行对助学贷款不设贷款规模和人数限制、不增加额外条件、不收取任何费用。针对“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国开行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发动中学、中职院校和乡镇中心校开展“走村入户,到班到人”的政策宣传活动,为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足额申办贷款。

  同时,为落实国家“减证便民”决策部署,办理国开行助学贷款可由学生个人书面承诺代替相关部门盖章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学生只需要“承诺一次、填一张表、跑一趟路”。为更加及时、个性化地为学生服务,国开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主开发了助学贷款IT系统群,并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密切配合,在山区、牧区等交通不便地区设立了超过1100个贷款办理点,逐步实现为学生在“家门口、一站式、无纸化”办贷。此外,国开行还成立了“95593助学贷款呼叫中心”,由“人工客服+智能机器人”提供7×24小时解答服务,累计服务学生450万人次。

  2019年,国开行新增助学贷款办理区(县)30个,助学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26个省份、2330个区(县),区(县)覆盖率达81%,高校覆盖率继续保持100%。今年助学贷款工作全部完成后,预计国开行将累计实现发放助学贷款近2000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破3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