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银行县域垃圾、污水处理重点支持的项目包括哪些?”“以系统整治为原则的一体化县域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无废城市’试点、循环经济产业园、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项目;关系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纳入地方规划的重点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回答正确!”
这是近日在京举办的国家开发银行绿色金融岗位技能大赛决赛上的一幕。来自开发银行天津、大连、厦门、江西、山东、河南、深圳、广西、云南、宁夏等分行的10名业务骨干,从78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展开了激烈角逐。
激发更大学习热情,打造一线员工成长锻炼的练兵场。
本次大赛以“建设美丽中国——开发性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通过历时一年的专项培训、基层选拔、预决赛,组织全行优秀选手大比武。大赛是对绿色金融岗位的一次技能练兵。决赛分为“厚积薄发”“激流勇进”“越战越勇”“巅峰对决”四个回合,从必答题、问答题、抢答题到风险题,系统考察了选手们对服务绿色金融的政策依据、监管要求、评审事项以及常见“疑难杂症”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选手们的回答逻辑清晰、要点突出,结合实际、贴合工作,得到评委一致好评。经过颇具“火药味儿”的数轮角逐,河南分行白森戈获特等奖,厦门分行梁柱、云南分行马文鹏获一等奖,大连分行崔驭、广西分行贺楚珺、深圳分行范徐艳获二等奖,江西分行曾睿讴、宁夏分行韩帅、天津分行王岩岱、山东分行牟凯琪获三等奖。
加强能力建设,为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举办本次绿色金融岗位技能大赛,是开行人“不负青山”奋斗精神的一次生动展示,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建功立业、金融报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开发银行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全行员工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大兴调查研究,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巩固“专家银行”优势,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开发性金融担当。
“作为客户经理,我工作在服务绿色发展的第一线。业务能力决定服务效果,我们时刻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次岗位技能大赛是一次很好的检验机会,督促我们不断学习,切实增强服务本领。”在比赛现场被即时授予“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开发银行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特等奖获得者河南分行客户经理白森戈表示,此次大赛令他受益匪浅。“我将把比赛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工作实效,爱岗敬业、苦练本领,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开发性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做好绿色金融服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大赛的优秀案例和做法也是近年来开发银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一次集中体现,是开发银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果的一次展示汇报。
在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开发银行2022年发放贷款近千亿元融资支持一批长期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疑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污水垃圾处理能力394万吨/天,河道整治疏浚1205公里,河湖湿地治理22万亩,产生较好生态效益。同时,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今年3月发行1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支持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募集资金用于长江沿江地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污水处理及管网项目、水生态治理项目等项目。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开发银行2022年发放贷款超1500亿元推动对沿黄省区项目建设,相关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河道生态修复约40公里,湿地和岸线绿化治理约6500亩;新增供水排水管网3700余公里,新建水利设施可覆盖约122万人,贷款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发银行聚焦服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规划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等为重点,持续加大中长期投融资支持力度。“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福清核电5、6号机组建设工程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能力近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相当于植树1.4亿棵。开发银行福建分行、战略客户部2022年向福清核电5、6号机组发放贷款5.3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近80亿元,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下一步,开发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主力银行作用,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供给,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持续岗位练兵,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开发性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