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江都水利枢纽站郁郁葱葱、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分别从这两地出发,将甘甜的“南水”送向广阔的北方大地。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已累计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使1.3亿多人直接受益。在这润泽了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源源清流背后,是国家开发银行持续不断的金融支持。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1/14。针对这样的情况,为跨流域调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于2002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构成“四横三纵”的骨干水网。
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在其启动之初,国开行就率先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将为项目提供大额资金支持。2003年起,国开行发挥专家银行的优势,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参与设计筹融资方案,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国开行分别向南水北调办、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中线水源公司提供了贷款,支持管理机制和工程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对保障工程的稳步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分散融资风险,确保资金落实,2004年,南水北调办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确定主体工程建设采取银团贷款模式融资。随后,国开行作为牵头行,会同其他成员行就贷款方案与南水北调办及各项目法人进行了多轮沟通,最终达成一致。2005年3月2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银团贷款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以国开行为牵头行的银团为南水北调主体工程提供488亿元贷款支持,其中国开行份额213亿元。这也是当时我国银行界对单个建设项目提供的金额最大的银团贷款。
在2011年工程进入高峰期以后,金融市场资金紧张,资金成本和市场利率明显上行。为保证项目正常建设,国开行作为牵头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保障贷款足额发放,同时积极协调银团成员行筹措资金,确保工程不因信贷资金影响工期,受到各方好评。
如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全面通水六年多时间,显现出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近日,国开行与南水北调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国开行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继续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作用,以客户为中心,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融资融智优势,持续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优质高效的开发性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