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国金融》杂志:开发性金融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字号:
发布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2020-10-13A+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是脱贫攻坚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大凉山腹地,“群峰嵯峨,四时多寒”,交通不便、生产和生活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成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

  近期记者在凉山州调研时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多年来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坚持“融资、融智、融制”的扶贫策略,强化政策倾斜、银政合作、责任落实,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昭觉县是凉山州乃至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地区。在新城镇南坪社区安置点,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具有明显彝族风格的现代化居民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场所、商铺及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彝族小伙阿由布哈告诉记者,他是西昌学院的大四学生,他们一家今年4月份从深山搬进新居,还在政府的补贴下购置了电器和家具。他认为搬到这里的好处很多,一个是交通方便,“现在去学校、回家的路上节省了很多时间”;另一个是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家的时候不用再坐地上,终于有沙发坐了”。

  据介绍,南平社区安置点占地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975户4972人。像这样的集中安置点仅昭觉县就有354个,涉及43个乡(镇)199个行政村。从整个凉山州来看,“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3200人,占全省1360461人的26%,居全省首位。国开行四川省分行支持了昭觉、美姑等扶贫任务最重的六个县,共计搬迁232955人,占全州的66%,目前已累计发放中长期贷款24.3亿元。

  “安居”与“乐业”相辅相成,集中安置点建成后,还要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参与产业建设,实现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的互相促进。在美姑县牛牛坝乡北辰社区,记者参观了安置点附近的刺绣车间。几十位彝族妇女在认真地做着手工刺绣,绣品非常精美,而且有着浓郁的彝族风情。但与一般车间的景象不同,一些妇女在工作的同时还带着自己的孩子。社区支部书记吉莫张龙介绍,为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当地政府一方面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另一方面致力于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生产加工基地,吸引搬迁群众就近务工。以这个刺绣企业为例,社区对这些彝族妇女进行刺绣培训,鼓励她们以相对灵活的方式就业,这类有民族特色的扶贫绣品销路很好,给这些贫困户的家庭带来了新的收入。不过他也表示,现在安置点配套的产业仍比较有限,未来的建设力度仍需加大。

  记者获悉,近期国开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金融支持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国开行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重点支持领域包括产业园及入园企业发展、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培育、推动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补齐安置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等。在贷款利率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将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对2020年起新发放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项目执行优惠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未来五年,国家开发银行将持续加大力度,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供融资、融智等全方位服务。《通知》明确,国开行各分支机构将加强与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构建风险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机制,形成合力。加强万人安置区融智服务,积极参与万人以上安置区后续扶持专项方案编制与实施,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或相关融资规划,以融智服务引领优质项目落地见效。

  同时,国开行各分支机构还将积极支持安置区周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加大与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转贷款支持搬迁群众生产经营;创新金融服务,按照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则,依法合规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着眼搬迁地区长期发展和群众稳定就业,建立稳定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下一步,国开行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沟通衔接,配合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及时提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项目需求等相关信息,推广总结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着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融资机制,共同抓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金融服务落地落实。(记者:贾瑛瑛)